12月5日,胡润研究院发布《2021中国高净值人群财富风险管理白皮书》。
该报告聚焦探索当前中国经济结构优化转型期,高净值人群在企业与家庭的财富风险管理现状与未来需求,解读他们在企业经营、资产配置、子女教育和康养计划中的风险管理措施与挑战。
报告具体内容如下:
受疫情影响,对过去三年的经营状况,有95%的企业家认为企业面临外部风险,其中市场风险占比66%;同时有九成企业家在与企业内部风险相抗衡,其中资金流动性风险(45%)最受关注,有29%的企业家已在考虑企业向下一代的传承风险。
面对市场变化,很多企业选择走出去。随着“一带一路”的推进,制造业实体经济迎来巨大机遇。国家对出海企业也提供了多样化的政策支持,在贷款、海外保险、承包工程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补贴,帮助企业缓解资金压力,降低经营风险,快速成长。
37%的受访者认为疫情使自己心态更保守。有34%的家庭资金用于流动型资金配置,仅有2%的受访者自认是“激进型”投资者。
从配置比例看,34%的受访家庭资金用于流动型金融工具配置。从投资者人数比例来看,93%的受访家庭进行了包括储蓄、货币基金、短期国债在内的流动型金融资产投资配置;在流动型产品中重点关注储蓄和货币基金,在安全型产品中重点关注寿险和商业养老保险,在投资型产品中重点关注股票。
近八成受访家庭倾向于让子女接受海外教育,主要考虑高中(18%)和本科(26%)段作为起点。82%的家庭关注学校的世界排名,有57%的家长希望子女进入世界排名前50的大学。
34%的受访者希望子女从事自己感兴趣的行业,并尽可能为其提供帮助;78%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社交资源可以帮助子女职业发展。通过介绍生意伙伴与子女熟悉(47%)、带子女参加朋友聚会(44%)和宴席(41%)以达到社会关系和人力资本的传递;此外,也会让子女参加团体组织、俱乐部等维持社交关系。
59%的受访者希望在55-65岁退休,“旅游”是所有人必谈的退休计划。而对于医疗问题,有47%的受访者认为顶级专家资源稀少、就诊难。
今年中国高净值人群消费价格指数涵盖房产、大健康、名校教育、奢华旅游、手表和珠宝、配饰和护肤品、高档汽车、高档烟酒茶、游艇和公务机、休闲生活十大类、121个与高品质生活方式相关的商品价格,对比它们近两年的市场价格。
今年中国高净值人群消费价格总体同比上涨4.4%,高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,今年8月CPI同比上涨0.8%。
在今年的121个商品中,近六成商品价格比去年上涨;另有21个商品价格比去年下降;28个与去年持平。
奢华旅游板块的平均涨幅为10.2%,是涨幅之首;
房产平均涨幅9%;
休闲生活板块平均涨幅6.5%,为历年之最;
名校教育板块连续11年上涨,平均涨幅3.3%;
游艇和飞机消费市场逐渐回暖,平均涨幅2.3%;
高档汽车总体稳定,平均涨幅0.1%;
大健康整体平稳,平均涨幅为-0.9%。
然后,我们再根据胡润百富的数据,看看当今中国的财富数据:
有600万人民币家庭净资产的“富裕家庭”达501万户;
有千万人民币家庭净资产的“高净值家庭”202万户;
有亿元人民币家庭净资产的“超高净值家庭”13万户;
有亿元人民币可投资资产的“超高净值家庭”7.7万户;
3000万美元可投资资产的“国际超高净值家庭”5.4万户。
中国这些富裕的家庭,主要集中在以下城市:
北京(29.4万户)
上海(25.5万户)
香港(22.3万户)
深圳(7.6万户)
广州(6.9万户)
其中增幅最快的是深圳(2.7%),香港的增长最慢(0.5%)。报告显示,在受到疫情影响的过去一年,高净值家庭人群中职业股民比例上升,企业主占比下降。
具体人群构成:
金领约占20%
炒房者约占10%
企业主占比约60%(受到疫情对民营经济的影响,较上年减少约5个百分点)
职业股民占比约10%(受A股过去两年较高涨幅的影响,比去年增加5%)
中国的高净值人群,最喜欢移民国家:
加拿大
美国
澳大利亚
英国
爱尔兰
日本
新加坡
希腊
葡萄牙
新西兰
加拿大、美国、澳大利亚、英国都是英语系传统移民留学大国,一般来说只要实力背景允许,基本上都会在这些国家中选择。
中国高净值人群的移民动机,也很值得细品:
排在第一位的是财富增值,占比高达25%
其次是医疗福利占比21%
财富保值占比16%
子女教育占比15%
养老需求占比10%
企业出海占比8%
出入境便利占比5%。
排名第一的“财富增值”和排名第三的“财富保值”其实说的是一回事,很多时候“财富保值”就是增值。
其实,在各大财富排行榜里,富豪都偏爱身份配置。通过移民,申请别国的绿卡或国籍,不单单是拥有了永居或者公民身份,更多的是为了实现财富传承,全球便捷通行、助力子女教育、资产全球配置的意愿。